關鍵詞:注射用血栓通;藥物不良反應;臨床藥學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9-0098-01 注射用血栓通(凍干)是由三七提取物所制成的凍干粉針劑,主要成分是三七總皂苷,其藥理作用是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擴張視網膜血管、改善視網膜血液循環,擴張冠脈、減低心肌耗氧量。近年來,注射用血栓通(凍干)廣泛用于腦血管疾病、眼底病、糖尿病、冠心病及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相比血栓通注射液,其特點是純度高、生物活性高、水溶性好和毒性低[1]。隨著臨床應用逐漸增多,其藥物不良反應(ADR)和安全性漸受關注。筆者現僅就本院相關ADR案例進行統計分析,以供臨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收集本院2007-2011年由注射用血栓通(凍干)所致19例ADR報告,對患者的性別、年齡、過敏史、用藥情況及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性別與年齡 本次收集的19例ADR報告中,男6例,女13例,女性明顯高于男性;年齡19~61歲,平均39.63歲,40歲以上占較大比例(10例,52.63%),可能與血栓通多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有關。 2.2 用藥情況 所有病例為靜脈滴注給藥,均為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生產(規格:100 mg/支),涉及7個藥品批次,18例用量為500 mg/(次·d),1例為400 mg/(次·d),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進行稀釋。 2.3 過敏史與藥物不良反應等級 患者既往無ADR史14例,不詳5例;家族ADR史均不詳。經相關機構評審為“一般”者18例,新的“一般”者1例。 2.4 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 ADR發生在給藥后1~5 d者3例(15.79%),6~9 d者15例(78.95%),多屬遲發型反應,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和肝膽系統損害,其中皮膚損害的發生率最高,為94.74%,包括皮疹 17例、蕁麻疹1例,另有肝功能異常1例;ADR發生后,經給予吸氧、心電監護,以及注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異丙嗪等對癥處理后,癥狀均好轉或痊愈。 3 討論 從現有文獻看,注射用血栓通(凍干)的ADR和嚴重程度均比血栓通注射液低[1],但隨著臨床應用的廣泛,其ADR漸多。因注射用血栓通(凍干)所含三七總皂苷本身具有刺激性,而另外含有的溶血性有效成分或雜質,可能引起溶血反應[2]。因此,醫師在使用前必須詢問患者個人或家族過敏史,對相關成分藥物(如人參)過敏者盡量避免使用。老年人、兒童因機體對藥物特殊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易發生過敏反應,故應慎用。而且,由于藥物成分復雜,在提取、純化、精制過程中難以除盡雜質,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助溶劑、穩定劑等也易成為過敏原。此外,靜脈輸注劑量過大、濃度過高,也是ADR發生的原因之一。中藥注射液的使用有其安全范圍,合適的滴注濃度可避免或減少產生局部刺激。若需要濃度過高時,速度不宜過快[3]。 從本次收集的病例看,ADR的發生主要以皮膚及其附件和局部反應為主,多為藥物性皮炎、藥疹和紅斑丘疹,損害較輕微,未有生命威脅,多數經過對癥處理后出現好轉,對患者的病情影響不大。但出現藥物熱及過敏樣反應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應引起重視。一旦出現早期不良癥狀要立即停藥,及時對癥處理,以避免嚴重過敏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國平.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應6例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9, 18(6):439. [2]何勇.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安微醫藥,2008, 12(6):557-559. [3]陳曉紅,趙志剛,魏麗榮.86例血栓通注射液致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0,13(3):226. |
|
|||||||||||||
|
|
付款方式 | 網站介紹 | 服務報價 | 信譽說明 | 客戶投訴 | 聯系我們 | 常見問題 | 在線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