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通過學生英語水平調查;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綜合調查;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有效的考核方式四個方面探討了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情況,試圖找到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獨立學院;合作學習;調查與研究
一、引言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有明確責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標,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交技能。我院是一所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的學生屬于第三批錄取的本科生,其錄取分數線比較低,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乏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這就需要有一種新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幫助學生們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本研究以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探討了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情況,試圖找到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二、研究背景及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基于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和大學英語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嘗試在課堂上運用了各種教學方法,比如:任務教學法、交際教學法、語篇教學法,興趣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合作學習是目前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策略,本研究就以合作學習理論為指導,它是否可以應用在我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本研究主要從這四個方面著手研究:(1) 學生英語水平調查。(2) 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調查。(3)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 (4) 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對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影響。
三、調查方法與操作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即98名填寫調查問卷的學生是長春大學光華學院2011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生,他們分別來自國貿,中文,會計三個專業,他們有著相似的英語學習經歷。
(二)調查工具
本研究的調查工具是調查問卷和訪談。調查問卷分兩大部分組成:包括學習者的個人簡況和合作學習情況綜合調查。個人簡況包括性別、專業、高考英語成績。本研究將合作學習情況綜合調查分為四個小部分。包括: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調查,學生自身參與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角色對合作學習的影響,評價激勵機制對合作學習的影響。訪談:通過和調查對象進行一系列的訪談,更加詳細的了解學生對合作學習的想法和感受,訪談的方式是對調查問卷的補充。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98份,收回有效問卷96份,以下就是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調查情況
在對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調查中發現,有58.33% 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一般,有2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較差,認為自身英語水平非常好和還不錯的分別為6.25% 和10.42% 。此組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身的英語水平一般,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較差。這只是學生的自我認知,而實際情況呢,高考及格率為43%,由此可見,這些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要采取正確的學習策略才能取得進步。
(二)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情況
首先,有56.91%的學生認為討論是他們最常接觸到的合作學習形式,同時他們也認為討論是合作學習中最有效的形式。排在其次的是對話練習、小組游戲,合作寫報告及辯論。由此可見,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最常使用的是小組討論這種方式,讓學生合作來完成設定好的任務。其次是對話練習,這與2011級學生使用《大學體驗英語》這套教材有關系,因為這套教材每單元的Lead-in 中都有兩個與該單元主題相關的對話和兩個交際任務,教師在教學中通常會讓學生以對話練習的方式完成這部分的內容。其實,除了小組討論和對話練習以外,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合作學習形式,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有的同學希望在英語課上能安排用英語表演節目或英語辯論賽這樣的環節,當然,只有英語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才能完成這樣的內容,但是,老師在課堂中也可以設計這樣的內容,不一定所有的同學都參加,找一、兩組給全班同學做示范,可以起到帶動、激勵的作用。
其次,43.75% 的學生認為4-5人的合作學習人數最好,47.92% 的學生認為6-8人的合作學習人數最好,由此可見,學生們更傾向于組內可以有更多的成員共同承擔合作的任務,只有8.33%的學生認為2-3人的合作學習人數最好。那么,老師通常依據什么來分組呢,54.17% 的學生回答老師通常讓學生按個人意愿組合,34.38% 的學生回答老師通常按照就近分組來對學生進行分組。當然,這是課堂內合作學習小組組建的一種形式,那就是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