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鋼鐵工業 鐵礦石談判 產能 一、關于鐵礦石談判的困境 鐵礦石是鋼鐵冶煉最主要的原材料,鋼鐵工業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因此,鐵礦石的穩定供應直接關系到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我國經濟的健康運行。1981年我國進口礦產生鐵占全國生鐵產量的比重尚不到lO%,自1996年我國鋼鐵產量突破1億噸后,進口礦的比重也快速提高,并于2004年超過50%,2009年上半年已經超過70%,如此高的依存度將嚴重影響我國鋼鐵工業的產業安全。 可以說,我國旺盛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鋼鐵工業的投資沖動,至2008年年底鋼鐵產能已超過6.6億噸,粗鋼產量也已超過5億噸。以1.6噸鐵礦石冶煉1噸生鐵計算,年需求鐵礦石達7.5億噸。國內鐵礦石品位低、開采難度大的特點使得自有礦的供應遠遠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發展的趨勢,只有依靠大量進口鐵礦石的方式來保證鋼鐵工業的生產。我國早已成為國際鐵礦石的最大買主,2008年共進口4.44億噸鐵礦石,占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約為52%;日本進口約1.05億噸,占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約12.3%;韓國進口4954萬,噸,占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約6%。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1.83億噸、巴西進口1億噸,兩國合計占到我國鐵礦石進口量的64%。具體到企業,2008年力拓產量1.53億噸,出口到我國8338萬噸;必和必拓產量1.18億噸,出口到我國約6600萬噸。我國從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公司進口的鐵礦占其產量的55%以上。 但是我國在與澳礦談判過程中卻無話語權,連年處于被動的地位。以2009年鐵礦石長協價格談判為例,澳方對我國年度合同降價40%的要求置之不理。力拓于5月26日發表公告稱:與日本新日鐵達成2009年新財年度鐵礦石價格,粉礦和塊礦分別比上年長期價格下降32.75%和44.46%。按照協議規則,如果一方達成長期合同,全球主要鋼廠和三大礦山企業都要跟隨。這就是說,我國所提的降價幅度是不可能實現的。最后的結果是20lO年的長協談判已經開始,2009年我國鐵礦石進口所依據的長協機制最終未能實現預期目標(雖然我國在2009年8月17日與FMG達成較大的降價幅度,但FMG供應的鐵礦石尚不及我國需求的5%,所以缺乏代表性)。 業內反響較大的另一件事情是中鋁參股力拓。2008年2月,當時力拓由于大規模并購而帶來的巨額債務危機,該公司的股價正處于低點,希望我國企業幫助其解決即將到期的債務問題,所以迫不及待想得到我國的注資,由此與中鋁的協議才迅速簽訂,中鋁聯姻美鋁對力拓注資140.5億美元獲得力拓英國公司12%的股權。一年后的2009年2月12日,中國鋁業公司與力拓集團聯合發出公告:稱雙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鋁公司將通過建立合資公司和認購可轉換債券向力拓集團注資195億美元;注資后,中鍋持有力拓澳大利亞公司的股份將升至14.9%,逼近澳政府15%持股比例的最高限額。
|
|
|||||||||||||
|
|
付款方式 | 網站介紹 | 服務報價 | 信譽說明 | 客戶投訴 | 聯系我們 | 常見問題 | 在線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