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結構設計是經驗性很強的工作,設計人員利用建筑結構語言,就是結構師從建筑及其它專業圖紙中所提煉簡化出來的結構元素。包括基礎、墻、柱、梁、板、樓梯、大樣細部等等。然后用這些結構元素來構成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結構體系,本文詳細闡述了建筑結構設計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結構設計的階段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結構方案階段,結構計算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方案階段的內容為:根據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設防烈度,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建筑場地的類別及建筑的高度和層數來確定建筑的結構形式(例如,磚混結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混合結構等等以及由這些結構來組合而成的結構形式)。確定了結構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據不同結構形式的特點和要求來布置結構的承重體系和受力構件。 1、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 1.1結構平面圖。在繪制結構平面布置圖前有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就是要不要輸入結構軟件進行建模的問題。當建筑地處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區時(建造于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除外),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是可以不用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要求。那么對于砌體結構來講如果時間不是很充足的話應該可以不用在軟件中建模的,直接設計即可,但要注意受壓和局部受壓的問題。必要時進行人工復核。對于局部受壓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規定對梁下設梁墊以及設置構造柱等措施。如果時間不是很緊張的話建議還是輸入建模較好,有一個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軟件來進行荷載導算。另外當建筑地處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以上時我的觀點是必須要輸入軟件建模計算的,繪制結構平面圖時如果沒有建模的話就可以直接在建筑的條件圖上來繪制結構圖了,這一步必不可少的是刪除建筑圖中對結構來講沒有用的部分,簡單快捷的方法是利用軟件的圖層功能,直接凍結相關的層。然后再建立新的結構圖層:圈梁層,構造柱層,梁層,文字層,板鋼筋層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繪圖效率,方便在不同結構平面圖間的拷貝移動和刪除。 1.2屋頂(面)結構圖。當建筑是坡屋面時,結構的處理方式有兩種:梁板式及折板式。梁板式適用于建筑平面不規整,板跨度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線轉折復雜的坡屋面。反之,則適用折板式。兩種形式的板均為偏心受拉構件。板配筋時應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負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構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處鋼筋的布置應有大樣示意圖。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畫法,建議采用剖面示意圖加大樣詳圖的表示方法(實踐證明此方法便于施工人員正確理解圖紙)。正確繪圖和設計的關鍵是設計人員真正的心知肚明,結構設計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概念,正確理解建筑圖紙和意圖。設計的圖紙方能讓施工人員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會造成閣樓層的部分墻體超高,應結合門窗頂設置圈梁來降低墻的計算高度。 1.3大樣詳圖。大樣詳圖的繪制可以在建筑詳圖的基礎上直接繪制,前提是建筑詳圖的準確無誤。也可以在以前做過的詳圖的基礎上來局部改進繪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盡量的使結構受力和理和施工方便。在標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專業協調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標高和結構標高的關系要搞清楚。該減的減,不該減的就不要減。 1.4樓梯。樓梯梯板要注意撓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凈高要滿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盡量使上下樓層的位置統一。局部不合適處可以采用折板樓梯。折板樓梯鋼筋在內折角處要斷開分別錨固防止局部的應力集中。閣樓層處的樓梯由于有分戶墻的存在要設置抬墻梁。注意梁下的凈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寬度的問題。首段梯板的基礎應注意基礎的沉降問題,必要時應設梯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