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角楓,又名色木,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喬木,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各省。五角楓樹形優美,葉片秋天變紅或黃色,是優良的行道樹和庭陰樹,也可片植或林植營造秋色葉景觀。本文具體分析研究了五角楓栽培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五角楓栽培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五角楓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小喬木,能吸附煙塵及有害氣體,分泌揮發性殺菌物質,凈化空氣,有利環保。其樹皮灰棕色或暗灰色,單葉對生,葉片五裂,花序頂生,花葉同放,樹姿優美,葉色多變,是城鄉優良的綠化樹種。其樹體含水量大,而含油量小,枯枝落葉分解快,不易燃燒,也是較理想的防火樹種。 一 造林栽植技術 1 整地方式 一般采用水平階、水平溝和魚鱗坑整地。 2 造林密度 純林栽植時,株行距可采用1.5×2.0或2.0×2.0;混交林的混交樹種可以是油松、櫟類、刺槐等,栽植密度為2.0×2.0或2.0×2.5。 3造林時間 春季栽植時一般應在早春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進行,苗木多采用二年生截冠大苗。雨季栽植適合干旱又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7至9月為最佳栽植時間,此時期雨水充沛,成活率較高。應栽植容器苗或一年生苗。秋冬季節栽植,成活率較高。栽植應在秋季落葉后至冬季土壤封凍前栽植,宜晚不宜早。苗木多采用二年生以上大苗。 4栽植措施 裸根苗木栽植用“三埋兩踩一提苗”方法。放苗時苗木要豎直,根系要舒展,位置要合適。填土一半時要先提苗,使苗木根頸處土印與地面相平或略高于地面兩三厘米,然后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后覆上虛土,做好樹盤,并澆透定根水,澆水后封土。營養杯苗木栽植用“分層夯實”方法。即放苗前先量營養杯高度與種植穴深度,使兩者一致。放苗時輕輕去掉營養杯,位置要適中,苗木豎直。邊填土邊踏踩結實,最后做好樹盤,澆透水后封土。 5撫育管理 幼苗生長較快,應加強造林后的撫育管理,加快郁閉成林。造林后需連續撫育3年以上,每年至少撫育一次。撫育時結合松土除草每株施氮肥或復合肥50克左右,查苗補缺,剪除根部萌蘗。 二 園林栽植技術 1栽植密度 用作行道樹時,栽植株距為4米至5米。用作風景林時,其栽植密度與荒山造林相同。 2挖種植穴 按設計位置放線、設點、挖穴。樹穴規格以穴徑和深度不少于80厘米為宜。挖穴時將表土和心土分別放置。在土層較薄、重粘土、砂礫土及垃圾填充的地段,挖穴時應培土或換土。 3截冠 栽植前要根據一定的干高要求,對苗木進行截冠處理,剪口要平滑,傷口涂刷石蠟等保護劑。 4養護管理 對作行道樹的,每年在土壤封凍前澆一次越冬水,土壤解凍后澆一次解凍水,其他時間如何澆水,根據天氣情況而定。 5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是立枯病、漆葉斑病,主要蟲害是光肩星天牛、星天牛。 對立枯病的防治,在苗木出齊后,用立枯凈800至1000倍液灌根或噴灑樹體3次。 對漆葉斑病的防治,于發病初期噴波爾多液1至2次,或向樹冠噴65%代森鋅0.2%至0.25%的溶液,秋季將病果病葉收集后深埋或燒掉。 對光肩星天牛、星天牛的防治,在幼蟲活動期往蟲道注藥,用藥棉或毒簽堵塞有新鮮蟲糞的排糞孔,從該孔上方的排糞孔注入威雷150倍液。于七八月間天牛成蟲活動期,在樹上噴灑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人工捕殺天牛成蟲。 參考文獻: [1] 華人.五角楓栽培技術[J]. 農村實用技術. 2010(10) [2] 汪明德.五角楓大苗培育技術[J]. 安徽林業. 2007(03) [3] 扎拉根白乙拉,吳寶金,周勝男.五角楓育苗技術[J]. 內蒙古林業. 2011(01)
|